研学起航
学习交流团于南京师范大学学习交流
为学习借鉴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积累的宝贵经验和成功做法,在新学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进一步提升自身素养和专业水平,7月5日至7月8日,由我校学生工作部(处)副部(处)长彭露带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及学院心理专干辅导员一行12人到南京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师范大学进行学习交流。带着研学满满的收获,让我们充满热情地投入到新学期的工作中吧!
研学进行时
7月5日(星期一)下午
学习交流团于南京师范大学合影
南京师范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和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学校占地面积217余万平方米,现有校舍总建筑面积93余万平方米,拥有仙林、随园、紫金三个校区,其中随园校区有着“东方最美丽的校园”之美誉。南京师范大学作为一所百年老校,名家大师辈出,文化底蕴深厚,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
学习交流团于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合影
彭露等一行参观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
我校学习交流团与南京师范大学教师们在南京师范大学学生活动中心会议室召开学习交流会。南京师范大学学工处副处长王惠主持会议,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主任向莉莉,专职教师裴涛、曹加平、王佳莹、吴慕窈从危机干预、培训督导、咨询管理与活动指导等方面介绍了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的模式、机制和特色。交流会上我校学习交流团与南京师范大学与会人员围绕课程建设、心理气象员等议题展开了充分的交流与探讨。会后,我校学习交流团参观了该校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与易班发展中心。
7月7日(星期三)上午
学习交流团于上海交通大学合影
上海交通大学是我国历史最悠久、享誉海内外的著名高等学府之一,是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学校现有徐汇、闵行、黄浦、长宁、浦东等校区,总占地面积300余万平方米。上海交通大学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悠久的办学传统,奋发图强的发展历程。
学习交流团于上海交通大学学习交流
彭露等一行参观上海交通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我校学习交流团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学习交流会由上海交通大学学指委党总支副书记、学工处副处长龚强主持,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副主任汪国琴从个体咨询、心理讲座、危机干预、心理测评、咨询师培养、制度建设、学生社团、成果介绍、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等方面介绍了中心的阵地建设。机械与动力学工程学院学生党建指导老师梁茂宗介绍了上海交通大学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情况。会后,我校学习交流团参观了该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7月8日(星期四)上午
学习交流团于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与发展中心合影
上海师范大学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是一所以文科见长并具教师教育特色的文、理、工、艺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现有徐汇和奉贤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53万多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68万多平方米。学校培养的毕业生,活跃在基础教育的一线,他们以高尚的师德和卓然的成绩,不断拓展深化着师大教师教育的文化根基和精神血脉。
学习交流团于上海师范大学学习交流
我校学习交流团去到上海师范大学学习交流,心理咨询与发展中心主任吴燕霞博士围绕“九级金字塔”介绍了学校的特色心理育人模式;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工作副书记孙琳结合工作案例为我们介绍了心理危机的处理办法和预防措施;哲学与法学院心理辅导员张晓雪介绍了学院以多种形式开展的特色心理活动。会后,我校学习交流团参观了该校心理咨询与发展中心。
心得体会
@余淦鹏
此次学习之旅让我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有了更新、更深、更具体的思考,前往三所高校学习交流的宝贵经验值得自己在后期的工作中用心参考借鉴。
三所高校的心理中心根据学校自身的情况特点,立足学生,开展了许多颇具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南京师范大学心理中心为解决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问题,开设成长之家,重视心理辅导员的专业素质提升,培养实习咨询员,同时设计了“单次咨询”的特殊模式;上海交通大学心理中心结合学校研究生咨询量大的情况,开展师生共行的心理沙龙活动,提升导师关心研究生群体心理健康的意识,加强学生与导师的联系;上海师范大学为有针对性地给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通过咨询前的预约访谈提前了解学生心理情况,合理有效地调动咨询资源。
学习后,让我感触最深刻的是几所高校都有所提到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信息化建设”。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络、信息平台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且有效,心理工作可以通过信息化建设实现教育教学、咨询管理,甚至危机干预等具体项目,但信息化的使用也是一把双刃剑,心理情况复杂多变,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信息化操作不是易事,同时它也可能使心理工作的重要原则——“保密原则”面临新的挑战,我们应该合理地使用信息化来提升心理工作的信息安全性。因此,操作化、具体化、规范化、专业化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证,也是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方法和新思路。
@曲杨文杰
为进一步提高我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专业化水平,我有幸跟随参观了南京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上海师范大学的心理中心,通过三所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建设,使我对高校心理危机工作的方法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我将此行所获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预防心理危机的发生。上海师范大学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各部门紧密合作,进行了“全校总动员”的危机干预培训,培训人员包括:全体副书记、本研辅导员、宿管阿姨、安保人员、研究生导师等。学校还将资金投入到安全保障这一方面,每栋高楼都安装了防护栏。有四个保障:组织保障、专业保障、平台保障、队伍保障。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院育人工作整体部署,依托示范中心各级培训,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进行家校联动,整合资源。上海交通大学有制度建设,定期开展月度工作例会、个体咨询周报、个体咨询月报、心理咨询工作简报等,对心理中心的工作进行汇报和总结。
二是心理危机处理办法。南京师范大学是将危机库放到学校的系统里,在微信里建一个有心理专干、辅导员、党委副书记、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的老师、学工部副处长和心理危机总负责人的群,来处理危机事件。
三是心理危机的预后。上海师范大学会派辅导员陪同危机学生回家,并和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对危机学生在返校后的一到两个月会对其进行后期追踪,心理咨询中心会对危机学生进行定期的咨询,学院辅导员也会对这些学生有更多的关注,通过多方面的努力,使危机学生能够走好后面的人生道路。
通过短短四天的学习交流,我深刻感受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作为心理中心的专业人员,我以后会努力提升自己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争取能有效地、更好地帮助到有需要的人。
@江志强
近年来,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危机事件的事情越来越多且越来越频繁,给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带来巨大损失。7月5日至8日,有幸跟着学校学工部领导和心理工作同仁前往南京和上海等高校学习交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短短四天的交流学习,几所高校的交流参观让我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
心理健康教育是项有温度的工作:当学生面临心理问题时,他们的内心往往更加柔软,作为辅导员或者心理专干,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与理解,对于心理问题学生的关心、关爱绝不只是为了让其顺利毕业,而是帮助其尽快适应学校生活,进而适应社会,融入社会。
心理危机干预更多的是预防:预防的工作不单单只是辅导员或者心理专干的任务,更需要全员行动。上海师范大学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做到了全校职工,尤其是宿管、保安这些经常接触学生的后勤岗位,他们在接受了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工作中及时发现表现异样的学生,及时避免悲剧的发生。同时他们还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到了新生家长中,在新生入校后对新生家长进行相关知识普及,做到家校联动,将更多心理问题处理在萌芽阶段。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需要更多的创新:如今的学生心理问题多样,我们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无论是工作模式还是工作方法都应该因时而进、因事而新。如今新媒体的使用在学生当中已经广泛普及,我们在开展日常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中,都应该更多的去实践,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到润物无声。
@郭书畅
以心育人 开创心理育人新局面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我校通过到兄弟院校学习新经验、新方法和新手段,有效提升辅导员队伍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水平。本人有幸跟随湖南师范大学学工部彭露副部长一行12人,赴南京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开展学习交流活动。正所谓“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江南水乡三所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建设,使我对心理专干的定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义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我将此行所获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深厚底蕴助力“三全育人”。
学习的第一站是前往有着“东方最美丽的校园”美誉的百年名校——南京师范大学,我们重点参观了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和江苏高校易班发展中心。南师大心理中心根基坚固、底蕴深厚,至今已有33年的发展历程。
心理育人是高校“十大育人”体系之一,也是高校“三全育人”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南师大心理中心秉承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体系,以科学心理学为指导原则,以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解决大学生心理困惑为主要任务,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咨询和心理危机干预等工作。中心相继建成了心理咨询室、情绪宣泄室、音乐放松室、团体辅导室、心理督导室等400余平方米的功能性场地,建成了“校-院-班”三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体系,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贴心的心理服务,努力维护校园和谐稳定。同时他还组建了一支专业为主、兼职为辅的专兼职结合的心理工作师生团队,打造了一批以新生专题心理讲座、团体辅导、心理情景剧为主的品牌活动。
二、人文关怀助长“五个方面”。
上海交通大学作为我国历史最悠久、享誉海内外的著名高等学府之一,经过125年的不懈努力,已经成为了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大学。
作为一名一线辅导员、心理专干老师,我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位和视野通常局限于对高校大学生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开展心理层面的疏导,以达到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教育。而上海交通大学的心理中心建设让我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有了全新的感悟。
上海交大从个体咨询、心理讲座、危机干预、心理测评、咨询师培养、制度建设、学生社团、成果介绍、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等方面详细、全面地介绍了心理中心的阵地建设。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中心系统化的将学生的个体咨询详细归纳为生命意义、人格完善、情绪困扰、师生关系、情感婚恋等五个方面,嵌入式的个体咨询突破了长期以来心理健康教育仅限于心理层面的局面,推动了高校从不同维度,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探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辟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道路,这对于高校心理健康的持续性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融媒时代助推“九级金字塔”。
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与发展中心是上海乃至全国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最早的高校之一,中心始终秉承“面向全体学生、全体辅导员参与、为大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服务”的“三全”工作理念,确立了三级(学校、学院、学生)心理保健网络的工作重点,借力学科专业支持同时反哺学科,主动融入和服务思政,内引外联多方协同合作,作为上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示范中心引领示范同行,服务辐射社会,在全面服务学生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和成长成才的同时,扩大学校影响。
一进入中心,我就被涵盖了心理测试、心理预约、心理常识等项目的全智能心理测试仪所吸引,进而更深入人心的是中心提出的“九级金字塔”心理育人模式。中心树立专业引领、工作示范、服务辐射、特色鲜明的一个建设目标,打造“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示范中心”培育单位和“上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示范中心”示范单位两个示范平台,通过面向全体学生、全体辅导员参与、为大学生提供全方位心理健康服务的三全理念,建立校级中心—院级辅导员—班级心理委员—宿舍寝室长的四级预警体系,着眼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平台保障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做到学科交融、区域联动、医教协同、辐射社会、同行交流、海外对接等六维辐射,统筹专(兼)职辅导员、心理辅导员、代班辅导员、心理委员、寝室长、社团等七级梯队的力量,形成全国会议、市级专题、营教培训、名师带教、软硬建设、危机体系、课程建设、云线战役八项示范,奠定师生咨询、团体辅导、医生坐诊、系统联动、心理普测、家校桥梁、健心活动、知识宣教、学院风采的九大基础工作。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为高校切实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专业支撑和科学管理,着力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提出了指导性的建议和要求。作为一线辅导员,我们应就全面提升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积极心理素养,发挥大学生在心理素质教育中的主动性,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等方面形成共识,不断注入动力、激发活力、凝心聚力、增添效力,开创心理健康教育新局面。
研学结束
短短四天的学习交流,内容丰富,学习交流团成员积极分享当天调研、学习的感受。彭露副部长强调,希望大家以此次外出考察学习为契机,认真总结吸收外校的成功经验,要把握机遇、创新发展,提升育人水平。